我們知道擬聲詞,或者用來形容聲音的字通常會隨著語言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說法,例如狗叫聲,在英文裡是“bark”,但是在日文裡則是“wan”。由於用法繁多,擬聲詞因此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文化。
在美國,“bam”和“kaboom”這類型的單字常出現在漫畫裡,表示“碰”和爆炸或巨大的聲響,有趣的是,在日本的漫畫裡卻是用“Don”和“Bon/Bam!”這兩個字。同時擬聲詞也用來形容無聲的東西,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一些擬聲詞。
- 擬聲語:指動物和人類的聲音
- 擬容語:描繪活動和動作的聲音
- 擬情語:描述感覺的聲音
- 擬態語:描述環境條件和狀態的聲音
- 擬音語:形容沒有生命的物體和大自然所產生的聲音
用來形容動物和人類的聲音跟活動和動作的聲音的詞相當普遍,相反的,其他3個就沒那麼常見,以下這些擬聲詞則讓日文的擬聲詞更顯特別。
若你想強調對方相當專心/專注,這個擬聲詞就很好用,常用在熬夜念書挑燈夜戰或者努力工作的角色上。
形容某人做白日夢或發呆放空可以用這個字,在卡通、漫畫(アニメ)或日劇裡頭也很容易聽到ぼーっとする(bō to suru)這個詞,用來表示心不在焉或做白日夢。
有發覺自己情不自禁的盯著人家看嗎?如果是的話,你大概會聽到自己發出這個聲音。這個字經常用在緊盯著某事或某人看時,無論是愛慕的看著或是變態的盯著都是用這個字。
用在形容人在火車或教室裡打瞌睡時點頭的聲音,和睡到昏昏沉沉類似,但比較常當動詞用,通常搭配うとうとする(utouto suru)使用。
對日本人來說,他們會使用擬聲詞來表達沉默,是的,你沒聽錯,一個用來描述沉默的聲音,一個相當有趣的日文音調,漫畫或動漫裡可以看到這個字,通常是主角陷入尷尬而不知該說什麼的時刻,有時這個字也用來形容一個房間/地方的寂靜或強調吵鬧的地方需要寧靜時使用。
當我們試圖想像一些事物時,縱使我們的視覺受到刺激,不可否認的這些聲音一直扮演著關鍵的角色。你試著在腦中想像一個巨大的龍捲風,但若沒有暴風雨呼呼聲的加持,整個過程就不精采完整,所以擬聲詞在我們想像事物的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聲音,更有臨場的感覺。
隨著娛樂媒體的普及,特別是漫畫跟動漫,擬聲詞讓角色更生動的表現情感、讓場景更顯逼真、讓我們在觀賞的同時更加融入情境。下次當你在看日本漫畫或觀看動漫時,聽聽看,甚至可以找找看這些擬聲詞吧!